-
卢沟烽火弹指间, 忠魂抛颅气如山。 而今世人几铭心? 纸醉金迷自相残, 他日狼烟若再起, 华夏可有横刀汉?
-
苦寒腹中藏, 花开别样香。 为人当师伊, 清气冲霄上。
-
昨夜风雨急, 几树花飘零。 待到立秋日, 夜夜冷月明。
-
蛙声雨后起, 入夜有凉风。 酒酣催人睡, 来日望云踪。 只等中秋日, 果压枝头重。
-
已是黄昏独自愁, 送君相对难启口。 不知归人在何季, 但逢月园共翘首。
-
叶怨秋风早, 人叹聚时少。 前路风兼雨, 同在世间飘。
-
摘要:一乘佛学是在实证法界性基础上产生,最为广博精深。一乘顿教之宗旨为:制止妄念,断绝私利,清净居心,慈悲救世。本文论述了一乘顿佛的实质,既非世间宗教,又非人类哲学;一乘顿教的境界及修学历程;一乘顿教
-
春回大地岁庚子, 新冠病毒乱人间。 武汉驰援白衣逆, 十天建成火神殿。 一代名医钟天师, 遏住疫情喜开颜。 枯木吐蕊逐霖霁, 謇枝绽放竞娇妍。
-
细雨似瓢泼,微风冷凄凄,又是一年相别离。 儿幼心早知,句句别相离,饭菜索然无味。 条条阳关大道,怎奈不便同行,恨,别,离
-
比生命重要的是人格 古人云:天覆地载,万物悉备,莫贵于人。现代有位诗人说:生命诚可贵。 是的,人的生命只有一次。人一旦死亡而随着他(她)生前的一切也都化为乌有,充其量留下的遗产也是留给别人去作
-
合肥天气真是让人琢磨不透,昨天狂风大作,恍若人间黑屏,笼罩在黑幕之下。今日又阳光照耀,大好时光。
-
民语谚云:“丝瓜之藤,肉豆之须,相与相生,两两不分,混缠难辨。”人欲析之,反分不明,至于蔓断藤损。而其原使,为供食也。何以细究其理,不如顺其自然。 天下皆知,乾坤之两立,斯久存矣;
-
公元961年的夏天,金陵城里的花开得正艳,秦淮河上的画舫还在静静的漂流,歌声未歇,时光静好,24岁的李煜在这天正式登基成为南唐皇帝。从此那个鲜衣怒马、儒雅风流的少年远离了曾纵情追逐的山水,孱弱的双肩挑起
-
君子见机,待时而动 古有雄辩者,合纵连横,诸子百家所思,留益后世。今有不才众生,公论“待时”妙处,不求甚解,但无过耳。予与同窗,俱以待时相论,各执己见,喋喋不绝而未尝休也。或余曰待
-
经典,让心灵不再蒙尘 一盆盛开的鲜花,如果没有水分养料的补给,便会枯萎无光;一架展翅的飞机,如果中途油料耗尽,便会机毁人亡;一颗嗷嗷待哺的心灵,如果没有人文经典的养护,就会蒙昧粗俗,面对光怪陆离、物
-
生命中有很多东西,能忘掉的叫过去,忘不掉的叫记忆。一个人的寂寞,有时候,很难隐藏得太久,时间太久了,人就会变得沉默,那时候,有些往日的情怀,就找不回来了。 或许,当一段不知疲倦的旅途结束,只有站在终
-
初至此地,不知山名,以为因山产茶,人皆名之“茶山”。 方到时举目四望只见三面环山,中有平地,仿若成环抱之态。昂首细观更见那山势险峻,峰岩突兀,原是鬼神之力。 山脚处有亭阁依山
-
古常言:“大学之道,在明明德,在亲民,在止于至善。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,在格物,在致知,在诚意,在正心。心正则得以修身、齐家、治国而后平天下。”然归其道之本末,全在修身。修身不成,安能家
-
有兴趣发表这篇拙译,雅俗共赏。因为被巫宁坤先生翻译的《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》所震撼,所以我最近关注了狄兰托马斯的诗歌。这是我第一次尝试翻译外国人的诗歌,算是一份闲情逸趣吧,其中也借鉴了网上流传的翻译
-
有时候总有人说人非草木岂能无情,可见在世人眼里人是很有感情的。情呢,又包括亲情、爱情和友情,而社会又是人的社会,三情又是人的三情,故而世俗社会是一个情网,各种情纵横交错,我们都困在情网中无法解脱,
-
名诗辨正 罗沧 民国俞陛云《诗境浅说·续编》云:“作者不过夜行,记事之诗,随手写来,得自然趣味。诗非不佳,然唐人七绝,佳作如林。独此诗流传日本,几妇稚皆习诵之。诗之传与不传,亦
-
白居易诗讲析 罗沧 明朝钟惺《唐诗归》云:“看古人轻快诗,当另察其精神静深处。如微之‘秋依静处多’,乐天‘清冷由木性’、‘恬淡随人心’、‘曲罢秋
-
郑采诗略析 罗沧 明朝宋濂《郑氏联璧集·序》云:“杲斋之文,则气质沉雄,如老将帅师,旌旗火鼓,缤纷交错,咸归节度。曲全之文,则规制峻整,如齐鲁大儒,衣冠伟然,出言不凡,曲尽
-
寻词求义 罗沧 杨沫《青春之歌·第二部》云:“这是历史上——不但中国历史上,恐怕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一次惊人创举。”——题记 中国汉语词汇十分丰富
-
学道应避道外道 《红楼梦》给后人的警示 黄良兴 《红楼梦》是一部百科全书,它以全景式的方法观照整个中国古代文化,对中国本土的道教文化进行总结,作家塑造一个惨死的贾敬形象,作出了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