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授帝托孤鞠躬尽瘁,匡扶汉室殚精竭虑。 出师未捷千古遗恨,哀哉!痛哉! 鸦片战争: 四万万同胞若如诸葛,四万万黄金岂能付贼? 四万万同胞若如诸葛,香港岂能割于英帝?痛哉!恨哉! 改革开放: 繁荣经
-
知否此际魂销 词者,或言志,或抒情,边关风月,庭下草虫,皆可咏之于词也。 日间读晚晴词人王诒寿《清平乐》,颇有所感,虽言儿女情事,然庄而不艳,婉而不媚。今之世况比之,远在其下也:或赤然裸露以邀瞩目
-
西风吹鬓红泪泣 读古典就是阅历史、就是感识先世的社会实况和前人的生活境况与思想情怀。 社会愈现代,去古愈远,愈异前人的生活与话语、愈难与之产生词义和情感的共享、共鸣。纵然互联网时代为人们的求知、互
-
“怕今夜,黄昏还细雨 ”殊不可解也 嘉道词人徐立本,字子坚,号诚庵者,亦一时人物,有《荔园词》行世。人视为“倚声家之功臣也”,然其词作偶有疵斑:某春日勃发词兴,以《大圣乐》为调、&
-
古典亦需细斟酌 词虽小道, 然亦为七彩之一色兼见作者学问之功力标识也。千古流传之佳篇不独作者匠心别具,亦或得益于他人去暇嵌玉之助。乾嘉词人储征甲《洞仙歌》“梅天过了”似见些微瑕玷:其词曰:
-
读古典,胜零距离赏美人。知之愈多,爱之愈深,惜之愈切。 日前读清人刘逢禄《蝶恋花》“欲寄芳心无一字”词。初读为其词境所醉,略知词人亦为性情中人。三读后,不经意间发现其词有差谬处,深为之憾也
-
风轻云淡落潇湘, 乐起声扬愁满肠。 三生石畔情遗忘, 灌溉之恩泪难偿。 寒意乍起心绪凉, 无语脉脉灯火煌。 一园秋色伴身旁, 秋尽人心渐薄凉。 人去景旧生惆怅, 北邙孤女梦还乡。
-
一滴水 照亮一颗心 牵动一世情 化作一生泪 陪伴一痴人 报答一段恩 剪下一声叹 谱成一场梦
-
<span style=""font-size:" 16px"="">午夜里的星星沙闪着光 照亮了水晶般透明的心 你的微笑 是冬日里最灿烂的阳光 在烈火之下 如一曲哀歌 最终 化成夏天的泡沫 留下午后的薰衣茶香
-
误用的文句 罗沧 明朝谢肇淛《五杂俎·事部一》云:“夫使民得操知之权,则安用圣人为矣。今人动称阳春白雪为寡和,盖自唐人诗已误用之矣。”——题记 我们汉语
-
剥体的诗句 罗沧 宋朝胡仔《苕溪渔隐丛话后集·孟浩然》云:“诗句以一字为工,自然颖异不凡。如灵丹一粒,点石成金也。”——题记 定义 何为“剥体
-
杜某之撰 罗沧 民国陈寅恪《读<哀江南赋>》云:“解释词句,征引故实,必有时代限断。然时代划分,于古典甚易,于‘今典’则难。盖所谓‘今典’者,即作者当日之时事也。
-
对画图指错 罗沧 明代李日华《六研斋二笔·卷一》云:“戴嵩放牧图,作三子母牛,一牧儿踞其背,一壮者牵牯。笔墨极草草,得简古之趣。衰柳四五树,尤横斜纵恣。有态固知象物者不在工谨
-
汉字之最 罗沧 清朝田北湖《论文章源流》云:“象者天所生也,数者物所呈也。字者人所制也,列象数而成字形,乃斯文之起源。”——题记 世界上最古老的三大文字系统,
-
为名文正句 罗沧 清朝洪升《坚瓠补集·序》云:“其立言著书,大约以名心客气中之。故奋其笔舌,指瑕索瘢,甚至古先贤亦在所不免。”——题记 毛主席的一篇记人
-
抵触的语句 罗沧 战国韩非《韩非子·难一》云:“夫不可陷之盾,与无不陷之矛,不可同世而立。今尧舜之不可两举,矛盾之说也。”——题记 中国人喜欢
-
上善若水。水善利万物而不争,处众人之所恶,故几于道。居善地,心善渊,与善仁,言善信,政善治,事善能,动善时。夫唯不争,故无尤。 老子说:“上善若水”,“水善利万物而不争,处众人
-
一杯茶,一饮而尽。知道:苦 但以无缘其二涩三甜,不知何为浓。 操之过急,求胜若渴,只能自乱阵脚。 实如人生。 只急功近利,而不想细细推敲。 茶只能入口苦一时。 路却是一步之
-
名言警句 受益匪浅 傅俊鸿(整理) 读了《增广贤文》觉得好的句子,就记下里,整理好,择其善者而从之嘛。请大家抽空看看。 知己知彼,将心比心。 近水知鱼性,近山识鸟音。 读书须用
-
有人说,读这首诗,若是情种便可以从中痛感情爱,若是诗家便可以从中深得诗心,如有不平者,可以牢骚而书之,若是不归者,可以垂泪而吟之。可以说,每一个人,每一次吟诵,都无不被它惝恍迷离的意境所勾引,在一
-
白居易大林寺桃花简析 罗沧 清朝黄周星《唐诗快》云:"只恐‘此中’亦不能久驻,奈何。"唐朝诗魔白居易曾有一回游庐山大林寺,创作了一首纪游诗《大林寺桃花》,其整首七言绝句云:
-
《菩萨蛮》人人尽说江南好 江南为我国鱼米之乡,物产丰富风景优美,而春天的江南就更美了,历代文人赞赏不绝。南朝丘迟在给《与陈伯之书》中说“暮春三月,江南草长,杂花生树,群莺乱飞。”
-
今天有点闲暇,来看看自己的博客。还没有点击,便看到北京电视台著名法制主持人徐滔开博的信息,出于久已形成的对她的歆羡和敬仰的心情,我点击了她的博客。打开看时,首先是她的一张满带自信的照片。没有网络中
-
陶公桃源之梦 ——《桃花源记》读书笔记整理 傅俊鸿 再读《桃花源记》,感觉其实就是陶公的一个理想王国,那里老幼和
-
读书切戒名利之心 ——读《伤仲永》有感 闲暇之时,偶然再读王安石的《伤仲永》,感触颇多,于是记下了这篇读书笔记,时刻提醒自己:读书切戒名利之心。 原文: 金溪民方